为深入挖掘非遗文化,延续历史文脉,坚定文化自信。菠菜广告投放平台“非遗传承与文旅活化助推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典型案例调查”实践团在彭睿娟与欧阳正宇两位老师的带领下,于2023年7月20日至26日,前往甘肃省宕昌县,岷县和漳县开展为期7天的暑期社会实践活动。活动旨在深入了解当地的非遗传承之道与文旅融合发展现状,发掘非遗传承过程中对于形成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所发挥的文化基因和精神纽带作用的具体体现,以期为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寻求文化路径。
图1:实践团队员合影
实践团由2位指导老师和5名学生组成。实践团全体成员分工明确,团结协作,积极认真投入此次实践活动中。团队依托学院学科优势,通过走访、调研等方式深入了解各县非遗资源,先后参观了宕昌县中药材博物馆、陶艺馆、岷县文化馆、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教育实践基地、洮砚制作工坊、铜铝铸造产业工坊以及漳县“金钟花儿”民俗文化艺术系列活动等当地优秀的非遗项目与传统文化实践基地。
图2:实践团参观中药材博物馆
图3:实践团参观陶艺馆
图4:实践团参观岷县铜铝铸造产业工坊
在观摩学习后,实践团与场馆负责人与非遗传承人就“非遗的保护传承与开发、非遗与旅游融合发展现状、非遗传承过程中对于形成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所发挥的文化基因和精神纽带作用的具体体现”等一系列问题进行了访谈。对当地非遗艺术的起源、发展历程、传承现状和经营模式等方面进行了系统的了解。非遗传承人用实际行动助力非遗传承,让更多地人了解非遗文化,让更多地人关注非遗的保护与传承,让非遗在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中发挥更大的力量,为文旅融合和乡村振兴赋能助力。
图5:实践团参观岷县洮砚制作工坊
图6:实践团与花儿非遗传承人合影
图7:实践团参加非遗保护传承创新与旅游融合发展研讨会
在整个实践过程中,实践队员通过发放调查问卷,进行半结构访谈与参加研讨会等方式与当地居民、旅游从业者与管理者及游客进行沟通交流,从不同视角了解非遗对于推动旅游业发展,推动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所发挥的独特作用。
通过此次实践活动,实践队员进一步了解到,实践地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不仅对当地的经济发展、产业振兴、人才回流等各方面具有显著拉动作用,而且是增进民族团结、维系国家统一的中坚力量。在其保护与传承的过程中,非遗传承人重在融入现代生活、展现当代价值,涵养文明乡风、凝聚民族精神。同时,非遗传承与文化认同之间具有紧密契合性,有助于增强人民精神领域文化认同感、民族自信心、民族团结和国家归属感。非遗传承与活化利用成为推进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重要抓手。
图8:实践队员发放调查问卷
(指导老师/彭睿娟 欧阳正宇 文/田雅奇 盖莎月 丁素 图/高万倩蓉 尚婧)
审核/戴小武 彭睿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