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钊-从跨文化角度分析旅游英语翻译障碍及其对策

发布者:菠菜广告投放平台发布时间:2014-01-02动态浏览次数:657

[摘要]随着我国旅游业的发展,越来越多的外国游客进入国内旅游。在此背景下,旅游材料的翻译工作显得尤为重要。但是由于文化差异等各方面的原因,旅游材料的翻译对于翻译者来说,存在不少的问题和障碍。本文从跨文化交际的角度剖析了旅游材料翻译过程中遇到的一系列问题,并列举了实例加以例证说明。在分析问题的基础上,提出了一些相应的解决翻译障碍的对策。
[关键词]旅游英语 文化差异 翻译
旅游英语材料的翻译在旅游活动过程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要想解决在旅游材料翻译过程中出现的障碍,首先应对旅游英语翻译中出现障碍的成因进行深入的剖析。由于翻译活动是一个与文化背景关系紧密的活动,所以其障碍的成因与文化背景有着密不可分的联系。导致旅游英语翻译障碍的原因有以下两点:
(一)   汉英语言表达习惯的差异
汉语的语言风格和英语的语言风格有很大不同,汉语偏重意合,而英语偏重型合。汉语的旅游宣传资料文辞优美,格式多采用对仗,排比,显得气势磅礴,很能吸引游客的注意力。而用英语写旅游宣传资料时,更加注重的是句子的结构,采用的辞藻也没有那么华丽,格式也不是很整齐。英语表达方式更注重的是实际传达出的有用信息量的多少。在汉译英的过程中,如果严格按照原文逐字进行翻译,则显得过于啰嗦,不符合英语的表达习惯[1]
(二)   汉英传统习俗的差异
中西方人由于生活背景的差异,对相同事物有截然相反的理解。比如蝙蝠,在中国,蝙蝠取其谐音是福气的代名词;但在西方,蝙蝠代表吸血鬼,具有邪恶的含义。因此,当介绍桂林漓江的蝙蝠山给游客时,一定要解释蝙蝠后边隐含的多福的含义,否则当外国游客听到这座山的名字时,会因为传统习俗的差异,把这座山想象得很可怕,甚至拒绝参观。因此,在遇到这类由于传统习俗引起的文化差异问题时,一定要把中国的文化背景介绍给游客,以免引起不必要的误解[2]
    以上分析的是导致旅游英语翻译过程中障碍的客观原因,事物的原因通常都分为主观和客观两部分。接下来在论文中要分析导致翻译障碍的主观原因,有以下三点:
(一)   不能透彻理解原文及其语言文化背景,出现翻译不妥当的情况。
大家都知道,吃,住,行,游,购,娱构成了旅游活动的主体,旅游英语翻译包含的内容较多,除了包含日常生活的方方面面,最主要还是导游词的翻译,而导游词主要的是描写文化层面的内容,以中国传统文化的物质,行为,制度及精神为主要形式,囊括了中国古代建筑,宗教,思想,饮食等具体方面。中国文化的内涵博大精深,要把这么悠久的内涵翻译出来,相应的需要较高的两种文化间转换的能力。如果译者对中文原文的理解不够透彻,很难想象译者能成功准确地翻译原文。比如对佛教词语“弥勒佛”一词的翻译。了解佛教文化的人知道弥勒一词是一个外来词,译者如果不太了解佛教知识的话,在翻译时通常会出现错误的翻译,甚至有译者直接将弥勒音译为“Mile”,结果使外国游客感到迷惑,不知 “Mile” 所指为何人。而在英文中,弥勒有直接相对应的词“Matriya”,该词出自梵文“Maitreya”。由此可以看出,如果在翻译过程中译者对原文内容的理解不透彻,那么翻译将不可能成功,尤其旅游知识涉及的方面比较广泛,因此要想成功地翻译一件旅游作品,译者一定要充分了解原文,了解原文相关的文化背景及知识,这样翻译出来的作品才能有一定的水平。
(二)   翻译时能够正确理解原文,但不符合目标语言的表达习惯。
在旅游英语的翻译过程中,通常会出现这样的现象,译者虽然能够正确无误地理解原文,但是翻译出来的目标语文字却让外国人感到非常迷惑。旅游英语材料中包含的有些内容是独具中国语言文化特色的词汇,虽然译者能够尊重原文的文化特色,但由于译者的翻译能力所限,译文却不符合目标语言文字的特点,此类翻译也不是成功的翻译,因为译者没有能够贴近目标语言的文字习惯进行翻译。换句话来说,就是只贴近原文的文化背景,而忽略目标语言的文化特色表达习惯的翻译不是好的翻译。比如说中国菜名“霸王别姬”的翻译,这道菜其实是由鳖和鸡做成的,之所以起霸王别姬这个菜名,是符合中文谐音的修辞手段,“霸王”与鳖谐音,“姬”与“鸡”谐音。对于中国的消费者来说看到这个菜名不但可以猜出菜品的原料,而且知道菜名指的是西楚霸王项羽在穷途末路是与宠妾虞姬之间别离的故事,不仅如此,消费者还能体会到谐音这种巧妙的修辞手段为此菜名增光添彩。但是有些译者将菜名直接译为“Farewell, my concubine”, 这个翻译会让外国游客感觉莫名其妙,“别了,我的小老婆” 对于不了解这段历史故事的外国人来说太过于唐突,奇怪。这种翻译方法就是因为忽略了目标语言的文化表达习惯而导致的理解障碍。通常此种翻译采用“烹调方法+主料+with+辅料”的翻译方法,较好的翻译应该是“Steamed Turtle and chicken”,采取能让目标语言的消费者理解的方式来翻译。
(三)   翻译时处在两种语言文化转换的“桥梁”上,翻译效果不佳。
英语和汉语是来两种不同语系的语言,两种语言在人文观念,风俗人情和历史文化背景方面都有各自鲜明的特点,可以说在文化差异方面两种语言存在很大不同。这就要求在旅游英语材料的翻译过程中,译者对两种语言的文化差异有很好的理解,否则在翻译过程中容易出现翻译过程中的不匹配现象,这样就会导致译文处在汉英两种语言转换过程中的“桥梁”上,没有真正被翻译成目标语言,没有真正进入英语的文化氛围。在实际的旅游英语翻译过程中,这种不彻底的翻译现象存在很多。比如在翻译敦煌莫高窟壁画的“观音菩萨”时就会面临翻译停留在两种文化语言转换的“桥梁”上的问题。佛教经典故事中的观音菩萨为男性,在佛教刚刚传如中国的时候,人们通常认为观音是男性,所以人们在甘肃敦煌莫高窟的壁画当中可以见到观音菩萨为女相男身,之所以现在大家都认为观音菩萨为女性形象,是因为观音菩萨“大慈大悲”的形象通常在中国传统文化中带有女性形象特征,因此在唐宋之后,观世音菩萨的形象慢慢演变女性形象。这就给翻译提出了不小的难题,究竟是把观音菩萨翻译为慈悲的女神呢“the goddess of mercy”,还是要按照男性形象来翻译就成为一个问题。现在普遍接受的方法是运用类比方法,将观音菩萨比作中国的圣母玛利亚,共同深化两者慈悲的特点,帮助外国人理解[3]
由于主观和客观因素的影响,导致了旅游英语翻译过程中出现一些障碍。也就是说跨文化交际的过程对于旅游交流过程产生了一些影响,其影响包含以下两个方面:
一.跨文化交际造成的词汇空缺或词汇冲突。这里所说的空缺是指认知语言类空缺,而认知语言类空缺包括绝对空缺和相对空缺。绝对空缺指的是在一种文化里存在,在另外一种文化中不存在的现象。也就是说在另一种文化里找不到一种文化里词汇的对应词。比如我们通常使用的成语“打草惊蛇”,“两面三刀”;生活中的用语“阴阳”,“风水”,在英语中很难找到这些具有文化特色词汇的对应词。部分空缺是指词汇之间有部分相同,其余部分不相同的情况[4]。词汇冲突是指相同的词语蕴含不同的联想意义和隐含意义。比如说“龙”这个词语在中英两种文化背景下产生的差异。在中文里“龙”是高贵和皇权的象征,而在英文中“dragon” 是邪恶的象征。所以在给外国人介绍龙时一定要把“龙”蕴含的意义解释给外国人,不然会引起不必要的误解[5]
二.在翻译景点景区过程中,采用直译或完全音译使得本来蕴含的内在含义尽失。由于文化差异或不了解必要的背景知识,完全的音译会导致游客的理解障碍。在大多数情况下,地名的翻译采取完全英译的方法比较好,比如兰州(Lanzhou),天津(Tianjin)。对于旅游景点的翻译,通常采取直译加音译的翻译方法。比如把天安门广场翻译成Tian’anmen Square,前半部分采用音译法,后半部分采用意译法。这样外国游客就比较好理解这种音译和意译结合很好的翻译。如果采用意译的方法,把天安门广场翻译成Heavenly-peace Sqaure, 把景点完全西化,则无法传递出地名的信息。目前翻译人员比较喜爱采用音译和意译结合的方法,一方面有利于西方游客理解,另一方面有利于传递中国的地名信息[5]
既然在旅游英语的翻译过程中,由于跨文化因素的影响,会产生如此多的障碍,为了克服这些障碍,依照什么样的步骤能够更好地进行旅游英语的翻译呢?通常以下三个步骤较为可取:剖析,表述和校核。剖析是指要正确理解原文,不但对原文的每个细节都有所把握,还要了解原文所隐含的历史文化背景和风俗人情,这样才能为下一步的表述做好铺垫。表述是用目标语言文字把原文的意思表达出来,表述通常包括直译和意译两种翻译方式。直译是用目标语的对应于原文的直接对应词来翻译原文,意译是指在没有直接对应词的背景下,首先正确理解原文,然后按照原文的意义,采取符合目标语表达习惯的词汇进行表述。校核是指在翻译结束后,译者对译文进行准确性的核对。校核过程一般分为三个阶段。第一阶段是初级校对,初级校对是指在不参照原文的前提下,对用目标语表述出来的文字进行准确性的核对,核对文字是否符合目标语的文字习惯,是否有表达上的错误。第二阶段的核对需要参照原文,判断翻译是否符合原文的含义,是否在原文和目标语之间存在歧义,或者是否删减或添加的内容过多等等。第三阶段为高层次的校对,校对在充分了解历史文化背景的前提下进行,这种高层次的校对主要是跨文化的校对,目的为了更好地,更准确地表达原文的含义[3]
除了采用一定的步骤进行翻译之外,还有一些解决旅游英语翻译难题的策略。本文将介绍一些有关旅游英语翻译的策略供大家参考。
(一)   音译法
在旅游英语的翻译过程中,出现以下两种情况可以直接采取音译的方法。第一种是地名的翻译,比如深圳(Shenzhen),广州(Guangzhou),这种翻译特点众人皆知。还有一种是在目标语中找不到对应词而且外国游客也熟知这种文化现象的情况下可以直接采用拼音来代替翻译,譬如功夫(kongfu),风水(fengshui)[6]
(二)   音译加意译法
在翻译一些历史典故中的人物或其他特别具有文化特色的内容时,当音译法不能向游客展示其蕴含的文化背景或导致游客理解障碍的情况下,可以采用音译加意译解释的方法进行翻译。比如说对于愚公移山这一历史典故的翻译,在翻译介绍愚公时,不能仅仅只翻译愚公移山,还要加上一些解释性语句。“Yu Gong, the silly old man who moved the mountain in a Chinese fable, is a symbol of perseverance.” 意译法增添的解释性语句有助于游客了解愚公锲而不舍的精神[7]
(三)   增添法
中文博大精深,历史背景深厚,承载着许多文化因素。旅游文字材料中用到的文字更是如此,有着高度的凝练性,语言非常浓缩,在这种情况下,翻译旅游的文字材料并不容易,因为相比英文而言,我们的语言有时非常的精炼,给翻译带来了不少的麻烦。由此我们得知应该增添一些解释性的内容,使得过于浓缩的内容更加丰富。下面是一个例子:北京的腿,西安的嘴,桂林的山和水。其较好的翻译应该是 “In Beijing, the tourist guide has to walk a lot because there are so many places to see; in Xi’an, he has to talk a lot because there are so many histories to tell; in Guilin, he doesn’t have to talk or walk a lot because the beautiful mountains and rivers are attractive enough for the travellers themselves to see and enjoy.” 汉语原文通过很少的字数形象地概括了北京、西安、桂林的旅游特点。但翻译成英语,必须增补必要的信息,直译Beijing’s leg, Xi’an’s mouth, Guilin’s mountains and rivers, 读者完全不能理解英语表达的含义[8]
(四)   删减法
虽然在旅游文字材料中有时用到的词汇非常精炼,但有时由于修辞等的需要,汉语的辞藻非常华丽,大量使用骈句,对仗,比喻等等修辞手段。如果逐字逐句按照原文翻译,翻译的效果会显得非常冗长,而且让游客也无法理解到译文的核心内容。在此情况下,应当采取删减法,减去一些和宣传材料核心不匹配或者不是必须的内容,使得译文直达文章含义。以下是一个例文。
在中国一提到孔子,上至白发苍苍的老人,下至天真幼稚的顽童,无人不知,无人不晓,人们为了纪念他,在多地方都建有祭祀他的寺庙,天津也不例外。
Confucius is a household name in China. Temples in memory of him could be found everywhere in China and Tianjin is no exception.
    这篇文章采用了典型的汉语旅游资料的写作特色,文字对仗,大量使用四字结构。在译文中译者删去了同义重复之处,对显得繁琐的表达“上至白发苍苍的老人,下至天真幼稚的顽童”进行了简化处理,并且兼顾了信息性和可读性[8]
(五)   改写法
在旅游汉语材料中,通常会出现一些“美文”。其特点为辞藻华丽优美,句式排比对仗,读起来朗朗上口,气势磅礴,给游客以丰富的想象空间,非常具有吸引力。如果把这些内容以直译的方法一一译出,其英文产生的效果远没有汉语原文好。原因在于外国游客习惯于在旅游文字材料中找到一些平实具体的信息,或对自己旅游有用的信息。如果出现过多堆砌的华丽辞藻,会让外国游客觉得华而不实,甚至在阅读过程中生厌。为了避免这种情况,译者就应当采用改写的方法翻译。比如以下一例的翻译。
    一年一度的陶瓷节于春暖花开之际在无锡举行,展出的精品大都出自惠山陶瓷厂,该厂愿广交天下客。
    The annual Pottery Festival is held each spring in Wuxi. Many of the best pieces are made at the well-known Hui Shan Clay Figures Factory, which is open to visitors.
在最后一部分出现的额“该厂愿广交天下客”是一个独具中国特色的表达,其实质的含义是“欢迎游客到厂参观”,如果直译为“…which is willing to make friends with guests all over the world”, 会令游客感到内容空洞虚伪,信息含糊,不知所云,与语境格格不入,更谈不上吸引游客[8]
翻译准确的旅游英语资料能够对景点起到宣传和推广的作用,无形中增加了当地旅游业的影响力。因此,旅游英语的翻译者应该从文化差异方面入手,符合一定的翻译步骤,采取相应的翻译策略,力求将旅游景点的文化信息更好地传递给游客,进一步加强中华文化的传播,增进中国与海外的交流与沟通。